|
施氏热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Shi''s Thermogenic Arthritis Decoction in Treating Gouty Arthritis with Dampness-Heat Obstruction Syndrome |
投稿时间:2024-11-12 修订日期:2024-11-12 |
DOI: |
中文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施氏热痹汤,湿热痹阻型,疼痛,随机对照试验 |
英文关键词: Gouty Arthritis, Shi''s Heat-Bi Syndrome Decoction, Damp-Heat Obstruction Type, Pa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年引导类课题项目(2022QN015);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年课题项目(2023QN07) |
摘要点击次数: 39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施氏热痹汤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有90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入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施氏热痹汤组和美洛昔康组。治疗持续7天,在此期间,施氏热痹汤组接受施氏热痹汤,而美洛昔康组接受美洛昔康治疗,疼痛加重是可以使用秋水仙碱作为疼痛补救措施。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第2至第7天患者痛风关节的疼痛、肿胀程度,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测量。次要结局指标还包括关节活动度、血清尿酸、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降低,额外疼痛补救次数和剂量等,安全性指标则比较两者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施氏热痹汤与美洛昔康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的疼痛VAS评分和肿胀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变化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两组疼痛缓解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施氏热痹汤在末次肿胀VAS显著较低,肿胀减少值比美洛昔康组更高,表现出施氏热痹汤更好的消肿疗效(P<0.05)。在次要结局指标中,施氏热痹汤组在关节活动度评分、sUA、CRP、ESR上的降低更显著(P<0.05),而在皮肤发红程度评分、TNF-α、IL-6和额外疼痛补救的变化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结论:施氏热痹汤组和美洛昔康组显示出相似的镇痛效果,但在肿胀缓解,血清尿酸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上更具优势。施氏热痹汤的安全性和疗效表明,它可以作为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治疗选择。 |
英文摘要: |
|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